- · 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刊[09/01]
- · 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征[09/01]
- · 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投[09/01]
- · 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数[09/01]
- · 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栏[09/01]
多举措推动湖泊治理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上世纪70年代,肥料的使用以及水源净化设施的缺乏,曾令博登湖面临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。1972年,该湖被德国政府认定为“严重污染”。此后,当地
上世纪70年代,肥料的使用以及水源净化设施的缺乏,曾令博登湖面临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。1972年,该湖被德国政府认定为“严重污染”。此后,当地建立了污水处理厂,并采取了一系列限磷措施。从上世纪80年代起,该湖的水质逐年改善。为巩固博登湖治理成果,德国政府从法律和技术等层面,不间断对湖水质量进行监测及管理。
动员多方共同参与
英国温德米尔湖——
在法律层面,欧盟《水框架指令》的颁布标志着欧洲统一的水资源保护政策的开始。其总体目标包括保护和提高水生生态系统和地下水的状况;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;停止或逐步淘汰危险物质的排放等。德国政府将该指令的相关规定融合到了《联邦水法》中,并于2002年6月实施。2010年3月,《联邦水法修正案》对联邦和各州的水资源管理立法权进行了根本性重组,为跨国界、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奠定了法律基础。此后,德国政府又陆续细化水资源相关法律,出台了《地表水条例》《联邦废水收费法》《联邦化学物质法》等补充法案。
注重高频水质监测
如今,一些昔日深受污染困扰的湖泊变成了秀美的风景区。位于荷兰中部的人工湖费吕沃湖,1957年建成,面积34平方公里。上世纪70年代,面对费吕沃湖内藻类过度生长的问题,荷兰政府先是引入其他水源地淡水对费吕沃湖湖水进行稀释,然后通过干预湖中生物链的方式实现综合整治:大量捕捞以食藻贝类为食的鱼类,食藻贝类的大量繁殖,使藻类疯长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。
此前,博登湖的水质监测主要依靠人力。近年来,为了提高效率及准确度,该州与德国一家科技公司展开合作。该公司用于水质评估的处理引擎及网络应用程序,能够提供由多颗卫星观测的水质数据。卫星监测可以达到一周一测甚至每日测量的高频率。
本报记者 牛瑞飞
据统计,德国全境约有1.2万处天然湖泊。湖泊在德国的农业灌溉、居民饮水和休闲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
发源于欧洲内陆的3条大河的干流,在荷兰境内形成了不少湖泊,这些湖泊是当地主要的饮用和灌溉水源。因此,荷兰把湖泊治理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生物防治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swfzxb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7/935.html